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這些儀器“飛來橫?!?/h3>
發布時間:2019-06-25 來源: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5月底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據悉,該條例是在1998年制定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經驗基礎上對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作出的規定。
《條例》所稱人類遺傳資源包括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和人類遺傳資源信息。人類遺傳資源材料是指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等遺傳物質的器官、組織、細胞等遺傳材料。人類遺傳資源信息是指利用人類遺傳資源材料產生大數據等信息資料。
《條例》第總則第三條規定,采集、保藏、利用、對外提供我國人類遺傳資源,應當遵守本條例。為臨床診療、采供血服務、查處違法犯罪、興奮劑檢測和殯葬等活動需要,采集、保藏器官、組織、細胞等人體物質及開展相關活動,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執行。
《條例》總則第六條規定,國家支持合理利用人類遺傳資源開展科學研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高診療技術,提高我國生物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人民健康保障水平。
當前,基因測序在臨床醫學、大眾健康等方面被廣泛應用,相應的醫療機構、基因測序企業遍地開花。與此同時,由于缺少相關法律法規,遺傳自資源材料在采集、保藏、遺傳信息保存等環節存在任意丟棄、保存不當的現象。因此,該條例的發布,能夠促進人類遺傳資源的合理利用,從源頭上防止非法獲取、利用人類遺傳資源開展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詹啟敏如是說:“我們正在邁向精準醫學時代,靶向藥物、生物治療、組學技術、大數據、分子診斷、分子影像等方向正在蓬勃發展。發展精準醫學需要建設相應的支撐體系和平臺,其中人類遺傳資源是精準醫學研究的基石”。在他看來,《條例》為我國實現生物技術強國的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支撐體系和平臺的建設無疑需要相關儀器設備的支持,《條例》的發布勢必將對相關儀器設備的合規性要求更加嚴格,也將促進相關儀器市場的發展。那么,人類遺傳資源的利用過程究竟是怎樣的?需要用到哪些技術平臺或儀器?
《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保藏方案合理。樣本材料的保存,理論上可用普通冰箱,但實驗室若要通過相關驗評,則需使用專用醫用冰箱。
物聯網血液冰箱(海爾生物醫療)
基因測序的第一步是核酸提取,即從血液、組織切片或口腔拭子等樣本中提取DNA,并進行純化。
高通量全自動化核酸提取工作站(奧美泰克)
核酸分析
在進行基因測序前,通常要對所建的文庫進行質量控制,這時需用到核酸分析儀,測定文庫的濃度及片段大小,是否符合上機測序的質量。
4150 TapeStation(安捷倫)
這是人類遺傳資源利用,即基因測序的核心環節,利用基因測序儀對建立的文庫進行測序。此外,還可利用芯片技術進行基因測序。
NovaSeq基因測序儀(Illumina)
iScan系統 /芯片掃描儀(Illumina)
生物信息分析
基因測序會產生大量的基因數據,利用生物信息學獲取的基因大數據也是本次《條例》中所指資源,此處不多作介紹。
人類遺傳資源就如同人類的“生命說明書”。時隔20年后正式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為我國人類遺傳管理提供了新的法制遵循,意味著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邁入制度化軌道。接下來將著力在資源保護管理及開發利用方面建立良好、恰當的平衡,保護利用好人類“生命說明書”。